題:
為什麼芯片一旦過熱就會開始發生故障?
sharptooth
2011-05-04 15:12:4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一旦芯片過熱,它就可能開始發生故障-例如,一旦計算機中的某些或所有部件過熱,許多程序就可能開始發生故障。

究竟是什麼導致芯片過熱而發生故障?

六 答案:
Kortuk
2011-05-04 15:54:1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以擴展其他答案。

  1. 更高的洩漏電流: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發熱問題,並容易導致熱失控。
  2. 信號噪聲比將隨著熱噪聲的增加降低:這可能會導致更高的誤碼率,這將導致程序被誤讀並且命令被誤解。這可能會導致“隨機”操作。
  3. 摻雜劑在受熱時變得更具流動性。當芯片完全過熱時,晶體管將不再是晶體管。這是不可逆的。
  4. 加熱不均勻會導致Si的晶體結構崩潰。正常人可以通過使玻璃經受溫度衝擊來體驗。它會崩潰,有點極端,但它說明了這一點。 這是不可逆的。
  5. 依賴於帶電隔離板的ROM存儲器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丟失。如果熱能足夠高,則熱能可使電子設備逃逸帶電導體。這會損壞程序內存。這通常發生在我焊接已經編程的IC時,當有人使芯片過熱時。
  6. 晶體管控制的損失:有了足夠的熱能,您的電子就可以跳過帶隙。半導體是一種帶隙小的材料,因此它很容易與摻雜劑橋接,但又足夠大,以至於所需的工作溫度不會將其轉變為間隙小於材料熱能的導體。 這是一個過分的簡化,是另一篇文章的基礎,但是我想添加它並用自己的話說。
  7. ol>

    還有更多原因,但是這些很重要。

定時故障似乎是“更多原因”之一(導線電阻會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受電阻電容限制的定時路徑可能會違反其保證的最壞情況時間)。當然,在較高溫度下,DRAM也會更快地洩漏電荷(如閃存)。沒有刷新率補償的數據可能會丟失。
Leon Heller
2011-05-04 15:41:0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IC在高溫下工作的主要問題是單個晶體管的洩漏電流大大增加。洩漏電流可能會增加到影響器件的開關電壓電平的程度,從而使信號無法在芯片內正確傳播,並停止工作。它們通常會在冷卻後恢復,但並非總是如此。

高溫操作(最高300C)的製造工藝採用絕緣體上矽CMOS技術,因為其漏電流低非常寬的溫度範圍。

SimonBarker
2011-05-05 11:31:1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僅是一些出色答案的補充:從技術上講,並不是摻雜劑變得更具流動性,而是固有載流子濃度的增加。如果由於熱能的增加,摻雜劑/載流子的流動性降低,因為矽晶格開始“振動”,這使電子和空穴難於流過該器件-光子聲子散射我相信物理學家稱之為,但我可能是錯的。

當固有載流子濃度增加到超過摻雜水平時,您將失去對器件的電氣控制。本徵載流子是在我們摻雜矽之前存在的載流子,半導體的思想是,我們添加自己的載流子以生成pn結,以及晶體管所做的其他有趣的事情。矽的最高溫度約為150°C,因此散熱RF和高速處理器非常重要,因為在實踐中很難達到150°C。內在載流子濃度與器件的截止漏電流之間存在直接的聯繫。

就像其他小插曲所示,這只是芯片失效的原因之一-它甚至可以降低到很簡單,因為引線鍵合會變得太熱並從其焊盤上彈出,所以有很多東西。

當我說摻雜劑變得更易移動時,我的意思是物理原子,而不是載流子。 PN結會隨時間和熱量而漂移並不再​​是二極管。其次,當您獲得足夠高的溫度時,熱能即會產生與電子相互作用的高能聲子,又會在結構內部產生更高的紅外能級,從而使電子具有足夠高的能量,從而在傳導層和價態層之間躍遷帶隙。 。 Si之所以達到最高峰,是因為其帶隙使得150°C可使電子跳躍。
是的,我想我們是從不同的起點說同樣的話。
您的解釋方式聽起來完全像是我完成了器件物理學之後,在採用了一些應用的Quantum和固態器件之後,我的說法有所不同,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解釋過於簡單了。我在回答中加入了一些有關此影響的內容,因為我認為這非常重要,我給了您第一個+1,這是您應得的。這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為它會很快導致熱失控。
supercat
2011-05-04 20:45:4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儘管洩漏電流增加,但我希望許多基於MOS的器件的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隨著器件變熱,流經處於“導通”狀態的MOS晶體管的電流將減少。為了使設備正確運行,切換節點的晶體管必須能夠對電路那部分中的任何潛在電容進行充電或放電,然後再依賴於該節點。降低晶體管的電流通過能力將降低它們對節點充電或放電的速率。如果在電路的另一部分依賴於該節點之前,晶體管無法對節點充分充電或放電,則電路將發生故障。

請注意,對於NMOS器件,存在一種設計權衡-調整無源上拉晶體管的尺寸時關斷;無源上拉越大,節點從低到高切換的速度就越快,但是只要節點低,就會浪費更多的功率。因此,許多這樣的設備在正確操作的邊緣附近工作,並且基於熱的故障非常普遍(並且對於老式電子設備而言仍然很常見)。對於常見的CMOS電子產品,此類問題通常不太嚴重;在實踐中,我不知道它們在多GHZ處理器等產品中發揮多大作用。

這是非常重要的效果,我正要請Kortuk將其添加到他的答案中。處理器的最大Tj規格背後的因素之一是,高於該Tj的處理器可能無法以額定速度工作。這也是為什麼更好的散熱有助於超頻的原因。
第一段是為什麼計算機變熱時會停止工作的原因-速度過慢而無法跟上時鐘頻率。
實際上,還有另一個因素可能在NMOS器件中起作用,儘管我不希望在大多數典型設計中起作用:許多NMOS器件的*最低*時鐘速度是由動態使用或刷新數據的要求所決定的。在存儲節點被洩漏耗盡之前。如果洩漏電流隨溫度增加,則最小時鐘速度也會增加。我懷疑大多數設備都可以在最低時鐘速度以上運行,因此提高最低速度不會有問題,但是我不確定。
-1
Eric
2015-02-20 10:44:2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為補充現有的答案,當今的電路對以下兩種老化效應(不僅是這些老化效應,而且是150nm <工藝的主要老化效應)敏感:

由於溫度增加了載流子遷移率,因此增加了HCI和NBTI效應,但溫度不是NBTI和HCI的主要原因:

  • HCI是由通過高壓

這兩個矽老化效應(通過影響/劣化絕緣體襯底)對晶體管造成可逆和不可逆的破壞,增加晶體管電壓閾值(Vt)。結果,該零件將需要更高的電壓來維持相同的性能水平,這意味著工作溫度將升高,並且,正如在其他文章中所說的那樣,隨之而來的是晶體管柵極漏電流的增加。

總之,溫度不會真正使零件老化更快,而是較高的頻率和電壓(即超頻)才能使零件老化。但是晶體管的老化將需要更高的工作電壓,從而使零件發熱更多。

微弱:超頻的後果是溫度和所需電壓的升高。

jp314
2015-11-30 02:47:4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IC不可逆轉失敗的一般原因是,其內部用於在各種元件之間建立互連的鋁金屬會熔化,斷開或短路器件。

是的,洩漏電流會增加,但通常是不是問題本身的洩漏電流,而是由此引起的熱量以及對集成電路內部金屬的損壞。

電源電路(例如電源,大電流驅動器等)可能會損壞,因為在高電壓下,當晶體管驅動器快速關閉時,會產生內部電流,從而導致器件閂鎖或不均勻內部的功率分佈會導致局部發熱並隨後導致金屬故障。

大量重複的熱循環會由於IC與封裝的機械膨脹不匹配而導致故障,最終導致鍵合線

當然,大量的IC參數規格僅在給定的溫度範圍內指定,而這些規格可能不在此範圍內。 。根據設計的不同,這可能會導致故障或不可接受的參數偏移(當IC處於溫度範圍之外時)-在極高或極低的溫度下都可能發生。

鋁在660°C(1220°F)的溫度下熔化。集成電路在達到此溫度之前就已經死亡。
根本沒有在低於此溫度時,您肯定會得到不希望有的電行為。過度的加熱和熱失控,但這實際上不會導致永久性的故障,直到電路的某些部分達到Al(或其他金屬)擴散到矽中的溫度為止。這個(共晶點)大約在500-600C。其他大多數故障是可以恢復的。電氣故障可能會導致其他故障,這些故障可能會給晶體管的柵極或熱循環施加過大的電壓(這會導致機械故障)。
我仍然有疑問。例如,IC通常將最高焊接溫度指定為300°C左右,因此超過該限制似乎足以造成永久性損壞。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