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為什麼大多數IC上的RESET / MCLR之類的器件都處於低電平有效?
Thomas O
2010-12-08 21:53:0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公約?

更容易實現嗎?

另一個原因?

是否存在諸如微控制器上的MCLR或RESET之類的低電平有效原因?就是說,您必須拉低它們以重置IC,然後拉高它們以“運行” IC。

我很好奇,因為這會給我帶來一些問題。如果它是高電平有效,在某些情況下,我可以避免使用MCLR上的電容器,而只需處理一個下拉電阻。看來只會增加複雜性。

附帶說明一下,如果您沒有良好的地面,您的地面也會振動。如果使用下拉配置,則MCLR上仍需要一個電容器。
五 答案:
stevenvh
2010-12-08 22:15:0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看看加電期間發生的情況:Vcc上升到足以使一切正常工作的程度。但是,這一點尚未明確定義,並且可能因設備而異。不使用此電壓來重置控制器是有道理的。
但是,不管Vcc多少,都保持低電平很容易。畢竟,在您打開電源的那一刻復位就已經有效,因為那時候一切都處於低電平。

編輯
下圖說明了復位控制器(ic a MC34064)的輸出電壓如何保持低直到Vcc足夠高到具有完整的穩定的微控制器。

alt text

這就是我要問的。
-1-不管Vcc保持高電平一樣容易。使用上拉晶體管或電阻器的方式與使用下拉晶體管或電阻器的方式相同。您的論點對電源引腳上的電壓差沒有什麼特別的。上電時,它們分開,有效邏輯電平與電源電壓有關。
將@Jason:保持在*始終*明確定義的級別比依賴於不斷變化的級別更有意義。
Vcc和Gnd都相對變化。按照慣例,當Gnd實際上是彼此相對的兩個時,我們會將其視為“常數”。 Vcc僅相對於Gnd發生變化,因為我們是這樣認為的,而不是Gnd相對於Vcc呈負增長。
Igor Skochinsky
2010-12-08 22:15:3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維基百科

電子設備中的許多控制信號都是低電平有效信號(通常是複位線,芯片選擇線,很快就會出現)。這是由於以下事實:大多數邏輯系列所消耗的電流多於其所能提供的電流,沙發故障和抗擾性均得到提高。如果邏輯門是帶上拉電阻的集電極開/漏極開路,則它也允許採用“線或”邏輯。例如I²C總線,控制器局域網(CAN)和PCI本地總線。在某些串行端口上使用的RS232信號使用低電平有效信號。

關於為什麼更容易下沉,這是因為N溝道MOSFET(用於下沉到CMOS中)具有更好的載流子遷移率(電子流動比空穴流動更好)
我對此不太確定。當今大多數IC均可吸收±20mA電流,這真的重要嗎?大多數IC可以做到4.7k(典型值)小於1mA。
@Thomas-“下沉±20mA”不是說明發生情況的準確方法。源極電流和吸收電流流經單獨的晶體管,這些晶體管對於給定的芯片面積具有不同的規格。
@reemrevnivek-抱歉,我的錯誤,我認為下沉/採購更合適。但是,無論哪種方式,它們都可以吸收和吸收大量電流。
即使今天的零件更堅固,但到目前為止,這可能只是約定。
@JustJeff所說的。這些約定中的許多約定已經在1975年確立,並且基於早期TTL邏輯系列中可能的約定。 TTL的接收器/源功能非常不對稱。 (請注意,7400 TTL的日期為[1964!](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semiconductor/timeline/1963-TTL.html))
Jason S
2011-01-08 22:02:5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除了Igor的回答外,使用低有效信號還有兩個小原因:

  • 除了可用的灌電流大於源電流之外, TTL電路產生的接近地面的電壓 (恰好是Vce壓降)比接近Vcc的電壓(Vbe壓降+通常多一點)更容易。

  • 外部無源電路(例如按鈕或限位開關)更容易安全地產生低電平有效信號:只需在接收端使用上拉電阻,並在外部源端上使電路短路到地電位的節點。如果使用高電平有效信號,則需要使Vcc可用於這些外部電路,這有可能使Vcc節點接地短路。

mikeselectricstuff
2010-12-28 22:02:3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低電平時吸收更多信號,而低電平有效信號通常可以追溯到TTL時代-現在這只是一個常見的約定。沒有理由更改它。

supercat
2014-03-31 22:17:3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由共享公共接地的不同電源為系統的不同部分供電並不少見。這可能是因為某些零件需要3.3伏,而另一些零件則需要2.0或5.0,因為某些零件可能需要與其他零件分開打開和關閉電源,因為某些零件可能會在其電源上產生一定程度的電噪聲,而其他零件則無法在某些情況下,產生復位的電路可能無法運行或由與操作CPU相同的電源來控制。如果正在使用低電平有效的複位,並且CPU可以承受高於VDD的電壓電平,或者復位線可能會由於CPU電源上的某些東西而被弱拉高,則將復位發生器與CPU的電源不同並不是問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個3伏CPU與5伏芯片接口。如果VDD降到4.75伏以下,則外部電路將以任意方式發生故障,並且在電壓升至該點以上後,需要重新初始化。如果主電源電壓降至3伏,CPU本身也許可以很好地運行代碼,但是可能無法做任何有用的事情。確保在VDD升高到4.75伏以上後初始化外部硬件的最簡單方法是,只要VDD低於該點,就復位CPU。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集電極開路復位芯片和被動上拉至CPU VDD。

處理該復位方法的唯一缺點是,無源上拉會在系統復位時連續消耗電流。在由電源供電的系統中,儲能設備[電容器]的消耗應完全乾燥而不會造成損壞。但是,在由可充電電池供電的系統中,從放電的電池中消耗電流可能會導致過度磨損。即使在使用一次性電池供電的系統中,持續消耗電流也可能會不合需要地增加電池“洩氣”的風險。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2.0許可。
Loading...